中国社会科学院郑秉文研究员受邀在我校第十一届“社会保障前沿问题”高峰论坛上作《中国社保制度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反周期作用》讲座报

发布时间:2020-11-06发布者:丁绪武浏览次数:826设置

20201031日至111日,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指导,上海市学位委员会主办,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政府公共决策支持”研究基地、上海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中心承办的“社会保障前沿问题”高峰论坛暨第十一届上海市研究生学术论坛在我校成功举行。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上海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汪泓教授、上海市民政局朱勤皓局长以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武汉科技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以及民政部、宝山区相关政府部门、上海建信养老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等高校、政府、企业有关部门等20余位专家、领导,学校党办、研究生处、管理学院全体党政领导及研究生导师、研究生以及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近200位硕士博士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论坛。

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郑秉文研究员作《中国社保制度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反周期作用》讲座报告,针对中国社保制度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反周期作用做出了国际比较,并形成了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现存问题的深层探究。

郑秉文研究员指出,世界经历过两次经济衰退:在2008-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政府首次将社保作为一个反周期手段,社保费“54减”,即缓缴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费,允许困难企业阶段性降低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第二次经济衰退是2014年新常态以来经济下行的压力,为保企业、保就业、保民生,国家实行六次降费。

其次,郑研究员讲述了中国社保应对两次突发公共事件的重大举措。在2003年爆发非典病毒时,我国社保制度没有实行大规模全国范围的反周期举措;在面对2020年新冠疫情时我国大规模实施“减免缓”社保费,减幅达2.05万亿,从而使社保收入巨大减收,基金余额减少2万多亿元,从2019年底的5.46万亿,减到不到3.8万亿元,中国社保费首次负增长。

与国际发达国家比较,应对突发疫情时有些国家减缓缴纳社保费,以美国9.11为例,保险公司和政府分别承担51%42%的津贴补偿,其余由慈善机构承担。而在2008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时几乎没有国家减免社保费,1929年大萧条以来在不景气时社保制度也基本没受到震动。

根据以上调查研究,郑研究员提出了一系列深层思考。如为什么国外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往往减免缓社保费,而经济危机时很少减免?新常态下经济增长下到一个新台阶是一个常态,那么降低社保费是否是阶段性?大幅度双降之后如何解决养老保险的缴费率与替代率的参数匹配问题?为什么企业在征收环境波动后就经受不住?

最后,针对现如今制度现状郑研究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我国应加强国人法制观念,提高缴费意识;国家应扩大制度吸引力,提高激励性,从而弥补纪律遵守率低的缺憾。

    郑秉文研究员的演讲给在座的每位同学留下了深刻的思考,相信此次论坛将会给同学们的学习研究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