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产教融合示范专业,养老服务管理专业始终秉持 “理论筑基、实践赋能” 的育人理念,构建了以“全过程的价值塑造、全链条的课程体系、全周期的实习模式、全要素的产教融合、全方位的科教融汇”为主线的人才特色培养模式。2025 年 6 月至 7 月,专业以全周期的实习模式和整建制实习为抓手,联动多方资源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同时同步部署大一、大二、大三实习与大四毕业设计工作,形成了“学习—实践—提升”的全链条培养闭环。
2025 年 6 月 18 日起,22 级和 24 级养老服务管理专业 91 名学生分批进驻上海长宁万宏悦馨养老院、泰康之家申园,泰康之家锦绣府,国融乐养健康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市青浦区淀山湖福利院、上海衡山人寿堂养护院、上海市人寿堂颐养院、新东苑快乐家园、松江社会福利院、上海松江泗泾国松康养养护院等多家行业龙头合作单位,开启为期 1 个月的整建制实习。此次实习覆盖老年活动策划、智慧养老系统操作、健康评估等核心岗位,是产教融合试点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各合作单位高度重视,通过定制化见面会详解行业需求与岗位标准,为学生搭建了从校园到职场的过渡桥梁。学生们纷纷表示,将以专业姿态践行“学以致用”,在实践中锤炼服务技能与人文素养。
为实时掌握实习动态、深化校企协同,7 月 9 日,校领导史健勇教授、党委办公室副主任崔开昌,管理学院副院长罗娟教授以及养老服务管理专业教师组成随访团队先后走访上海市人寿堂颐养院等 5 家实习基地。在实习现场,学生们专注投入的工作状态令人印象深刻:有的在策划老年系列活动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剪辑宣传视频,有的在调解照护矛盾时灵活运用心理学知识。这些场景生动展现了产教融合课程体系培养的复合型能力,获得实习单位一致认可。
“课堂上的理论学习,在实习中变成了需要亲手解决的真实问题。”2024 级学生杨涟分享道,从公众号运营到活动策划,岗位要求的多元技能让她对专业学习有了更清晰的规划。2022 级邱韵宜则在老年人入住机构评估到日常照护服务中体会到:“养老服务管理专业不仅要懂专业技术,更要学会用耐心化解老人的焦虑,这种人文关怀的实践是课本无法替代的。”
座谈会上,校企双方围绕人才培养展开深度研讨,企业带教老师表达了我校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守纪律、懂规矩、上手快,应用创新能力强。企业方也充分肯定了我校产教融合示范专业的培养模式,同时,结合养老行业的发展需求,提出了加强智能养老设备应用能力培养、养老服务师职业技能提升等宝贵建议。校方则同步介绍了专业建设规划:针对2023级学生,已启动 “实习预备营”计划,提前夯实岗位基础;针对 22 级学生,毕业设计将采用 “双导师制”,由企业导师结合真实项目命题,如 “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计”“认知症照护方案优化” 等,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行业解决方案。
史健勇教授强调:“整建制实习是产教融合的‘试金石’,既要检验教学成果,更要反哺课程改革。” 校企双方已达成共识,已出版的《健康管理》等产教融合教材用到企业培训中,并继续共同开发产教融合系列教材,开发产教融合课程,建立 “校内导师 + 企业导师” 联合评价体系,实现教学标准与行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此次实习及随访活动,不仅是对养老服务管理专业产教融合成果的集中检验,更标志着校企协同育人进入新阶段。从一年级的认知实习到四年级的毕设实践,全链条培养模式持续为行业输送 “懂专业、有温度、能创新” 的人才,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