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领导史健勇教授指出,在学校奋力建设世界一流的应用创新型大学的关键时期,以学校三旋翼的发展战略为宗旨,管理学院要在“一年调姿、三年入轨、十年见效”的节奏里,对国际化发展工作做创新突破,教师代表在学院教师队伍中起到带头辐射作用,要抓住机会乘势而上,敢想敢做勇于突破,进一步开放交流、合作创新、发展共赢。
范君晖书记和胡斌院长分别介绍了新时期学校发展战略的国际化背景,阐述了“国际化”不再是简单的师生交流或项目嫁接,而是办学理念、治理结构、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的系统重构,指出希望有留学背景的教师结合自身的专业和留学背景,为学校和学院的国际化发展解放思想、广纳群言、广集众智。
教师代表就所留学国家人才培养的模式与体会,分享了海外课堂中项目式教学、跨学科融合教学等实践案例,如芬兰阿尔托大学、拉彭兰塔-拉赫蒂工业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的企业实践项目,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的博士培养项目,日本九州大学的产教融合特色;梳理介绍了在海外积累的学术人脉、科研项目资源,探讨在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等方面有可能的合作模式;结合海外产业发展趋势,分享国际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能力要求等,踊跃发言。
此次座谈会远不止于交流,更是管理学院开启全球化新篇章的“发令枪”。当深度国际化从“加分项”变为“生存线”,唯有提前在全球版图上落子布局,方能在这场关于人才链与创新链的未来竞争中占据主动、赢得先机。